京都清水寺清水舞台/Jovi摄
话说到京都的第一晚,入住西本愿寺宿坊闻法会馆,因为周围交通实在不便,脚力有限,夜游成了一场空(具体点击:东山观光圈的秘密),吃罢晚饭,只得原路返回早早睡去。
一觉醒来,这就到了第二天,天气比昨天好,至少不下雨。出门前,作为还没那么了解京都的新手,心里想的是,东山观光圈这种游客涌动的地方,还有什么好看的,地图上看着也不大,老娘一天就能逛完。抱着这样的雄心壮志,早上不到7点就出门了。
至于折腾到当晚,想想早上的计划,那个心情真是复杂,因为意识到,想一天游完东山观光圈,简直是痴心妄想。
当天的行程,仅仅走了一遭清水寺,时间就完全不够用了,并且,清水寺每天游客那么多,阿布旅行手记却走出了荒野求生的感觉,一度在四下无人的京都山林里,担心找不到回去的路。
去清水寺
出了宿坊的门,因为西本愿寺也算是京都的一座大庙,所以还是要打个卡。清晨逛西本愿寺还有个好处,就是它开门真的很早,早晨5点半就可以参访了,出了闻法会馆,往南走大概200米,走进西本愿寺大门内时,已不算早,却也还不到8点。
早晨的西本愿寺,游客并不多。进门看这个寺庙,因为建筑前空地够大,使得建筑看起来似乎也更大了,它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围绕大殿一圈,架空约有半米高的木质回廊。这种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设计,在日式传统住宅中很常见,有个专有名词叫做“缘侧”。

脚感很好的本愿寺木质回廊/Spugnoir摄
来京都之前,看一些游记介绍说,西本愿寺的回廊走起来非常舒服,于是到了回廊入口,就迫不及待地脱鞋,再把鞋子装进袋子,提着踏了上去。
讲真,踩在回廊地板上的感觉,确实比别人游记里描述得还要好,虽然你并不知道是什么木料,但能感觉到非常坚硬且光洁;回廊比在下面看的时候也更宽阔,三四个人并排走也没有问题。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时正是4月初的早春,气温仍然偏低,穿着袜子走在地板上,仍然会觉得有些凉,也许夏天来走应该会更舒服一些。
除了回廊给阿布旅行手记留下了深刻印象,寺院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心思细看,毕竟不是佛教徒,只是看个热闹,但西本愿寺还有个地方,还是要提一下。那就是它的后庭院,有一个挺特别的国宝级历史建筑,叫做飞云阁。

飞云阁外观内景/官宣图

飞云阁一楼停船间内景/官宣图
飞云阁与京都的金阁,银阁寺,并称三大阁楼,外观看起来有点像城堡中的望楼,三层屋顶样式各异,非对称的设计富有变化。阁楼前一汪池水,蜿蜒包围,底楼设置茶室与“舟入间”,可以泛舟入室品茶;二楼室内以三十六歌仙的绘画装饰整面墙壁,称为“歌仙之间”,三楼取名“摘星楼”,大约是寓意可以凭窗赏月,伸手摘星。可惜这飞云阁所在的庭院并不公开,需要等候特别公开日,甚至提前预约,才能进去,于我这样步履匆匆的国际旅行者,自是无缘。
从西本愿寺的木回廊走下来,当时仍抱着要一天走完整个东山观光圈的想法,第一站先到清水寺,可早上还没吃饭,怎么办?西本愿寺门口有个茶所,里面有自动贩卖机和歇脚的木质长凳,于是买了茶饮,再从包里掏出之前买的零食和点心。
匆匆吃完早餐,再查了公交,到清水寺坐车得35分钟,如果步行的话,同样也是35分钟,因为精神饱满,那就选择用脚丈量京都吧,还能边走边看一路上的店铺,心里顿时美滋滋。荒野求生般的清水寺之旅终于开启,这时候看一下时间,已经过了8点。

从闻法会馆到清水寺路线
从西本愿寺大门前的堀川通往北走没多远,就是京都的大路五条通,再沿着五条通往东走到五条坂,就到了清水寺脚下,顺着五条坂上山,就能到清水寺的正门仁王门,全程看下来,也就3.5公里左右的样子,路线特别清楚,然后就这样走了下去。
五条通上,别看马路很宽,但路边还是有很多店铺。先是被一家甜品店吸引,它橱窗上有四个字“夫妇善哉”,旁边配的是像红豆汤之类的食物,想着早上没吃饱,晚上还要去关西空港接刚放假的布丁先生,那就去吃一下这个夫妇善哉。
坐到店内,直接指着菜单上的夫妇善哉点了一碗,没几分钟,店家就端了上来,原来是红豆汤里放了两块年糕。至于口味,红豆汤特别甜,还好配了日式煎茶,边吃着夫妇善哉边喝茶,也算解腻。它的价格也不便宜,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600日元,但在京都能吃到了偏上海的口味,也算略解中国胃之乡愁,还可以接受。
吃完之后,差不多快9点,沿着五条通继续走。越往东,尤其过了鸭川,路两边传统店铺越变得多了起来,能看到很多卖茶器、陶瓷的工艺品店,还有香铺,并且又被吸引,虽然有收获,并值得专门写一篇,但时间继续被耽搁,等到从一家陶艺老铺出来,走到五条通和五条坂交叉的五岔路口,这就中午12点了。
京都荒野求生
清水五条是个大马路,眼见到了那个五岔路口,脚步也不由得快了起来。过了马路,远远看到一个像是寺院的山门,当时也顾不上看导航,心里想着这应该就是清水寺的山门吧,所以就进去了。
进去一看,寺院不大,往山上走也没有路,觉得很奇怪,再转回门口一看,原来是西本愿寺的家庙——大谷本庙,顿时觉得真是心急到不了清水寺,只得又退出来,莫名其妙又多费了一些脚力。

大谷本庙境内的樱花/阿布旅行手记摄
赶紧从大谷本庙出来,仍然没看导航,下意识地选了眼前能看到的最近上山路,继续往前走,但越走越觉得奇怪,因为一路各种卖石头的,并且还是很大的石头,当时的内心戏就是,这难道是石料店吗?以前看别人的清水寺游记,好像也没石料店的印象呀。
这时候,终于想起看导航了,可因为走在那条路上,导航显示也可以走到清水寺,那就继续走,然后再走一会,终于明白为什么卖石头了,因为右手边,就是一片墓地,地图上显示,这个墓地叫大谷墓地,此时天上又下起了小雨。

当时从岔口上山的非主流路线
既来之则安之,大白天也没什么好怕的,沿途还有一些小的寺院山门,又感觉肚子饿了,找了个有樱花可赏,又可以坐下来避雨的寺院,边眺望山下,边吃背包里的零食,这感觉也挺好。
下午1点,停停歇歇之后,终于到了清水寺。这才发现,游客多得就跟春节前的菜市场一样,这样看来,对我这样不太喜欢和人群凑在一起的人来说,这上山路也算是选对了,没有人和我一起走,这不也照样到清水寺了嘛。
买了一张清水寺的门票,进去后发现,在观光点,你根本不需要看导航,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跟着人流走就可以抵达著名的清水舞台。也和所有著名的观光点一样,清水舞台见面不如闻名,尤其是见惯高楼的现代人,哪怕清水舞台在当年修建得多么不容易,甚至没用到一根钉子,但你到现场观赏,其实增加不了任何效果。
这就像之前去奈良的东大寺,同样的人多,同样的非常打卡,我也同样的粗糙游览,当然,清水寺的人更多,就像海里的沙丁鱼群,你就是里面的一条小鱼,能做的只能是随群逐流。
大概下午2点左右,跟着“鱼群”到了清水寺里一个叫地主神社的门口,那是京都有名的姻缘神社,有好多游客在写心愿牌,本来想凑热闹,看看他们写的是啥心愿,但余光瞥到一道可以上山的小门,它有铁栅栏,但栅栏开着,从小门里还莫名地吹下来一阵冷风。

地主神社门口/Timmy Liu摄
阿布旅行手记就在小门口停住了,并且观察了至少有30秒,然后发现,身边的那些游客,在周围走来走去,但就是没人进去,就好像看不见这道门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小门后面是啥?好奇心驱使之下,我就决定要走一下这道门。
从这个小门穿过,开始往上走,这个坡道一路都是土路,也没有台阶,但也没长草,说明平时还是有人走过。上坡很陡,必须用尽全力才能继续爬,就这样爬了五六米,回头看小门,依然没有人,至于门外,你已经看不到门外的人了。然后,开始有点慌,这该不会是寺庙的人忘记关的后山门,等会万一关门了,那还能下去吗?
忐忑中,又觉得多半也不会,就继续往上爬,五六分钟后,爬到了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指示牌,上面写有“高台寺山国有林”的字样,并附了一张山中路线的示意图,再细看,从这儿往东继续上山,可以到将军塚,往北的平路呢,则能到圆山公园。

有“高台寺山国有林”字样的指示牌/阿布旅行手记摄
这挺好,本来就要去圆山公园,可以继续走一条人少的路,等到公园再回过头,走一下二年坂、三年坂、宁宁之道这种人多的路线,路线上还不重复,一个自然,一个人文。顿时觉得自己好聪明。
于是,就这样顺着那张地图的指引,往北向的山里走去,可美好的心情只持续了几分钟,因为越往前路越野,路上不仅有倒下来的小树,也看不出来最近有人走过的痕迹,然后抑制住自己内心的不安,再往前走,在一株很漂亮的山樱树前,找不到路了。

地主神社后山的树林卫星图

京都东山国有林清水登山口示意图

当时在清水寺后山走的荒野求生路/阿布旅行手记摄
面前完全没有了路,只能看到林子里,好像有个水泥工事一样的建筑物。周围没有人,甚至听不见鸟叫,当时直接慌了。心跳加速,忙不迭地退回去,再次到了指示牌的位置。
这时候,居然听到了人的脚步声,又等了一会,忽然从林子深处钻出来一个赤着脚,精瘦精瘦,穿着跑步服的中年男子,这场景只能说挺诡异,但毕竟见到了人,还是和他打起了招呼,边比划边问他,这条路能走通吗?他也不会英语,指示牌看了半天,摇了摇头。
不知道他摇头到底是不知道的意思,还是不能走通的意思,反正无论如何,阿布旅行手记放弃了这条走树林的聪明路线。

告别密林,回归观光正途/阿布旅行手记摄
正确的路
从山上下来,再次回到地主神社旁的小门前,看了下时间,已经过了下午3点。考虑到晚上7点到关西机场接布丁,下午至少5点就得赶到京都站,那4点怎么都得下山,这才意识到,一天别说逛完整个东山观光圈,一个清水寺都未必能拿得下,那就把清水寺这段走完,我被迫再次回到那个人声鼎沸的地方。
回头望了望那小门,还是没有人接近,看来游客不走,多半也有原因,就算是个热门景点,也不能看到人少就瞎折腾。
重新混入沙丁鱼群的阿布旅行手记,跟着人群慢慢散步到了清水寺阿弥陀堂南边的游步道,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眺望风景的更好地方。视野开阔,比清水舞台,以及那段山中路上好得太多,而且还可以一直眺望到子安塔,当时看到山下的风景,倒吸一口气,瞬时又觉得这门票花得还挺值,哪怕混在人群里很拥挤。

远眺子安塔/阿布旅行手记摄
当然,这种兴奋也没维持多久,沙丁鱼般继续向前挪,就是著名的音羽瀑布,这时候,你的耳朵里,就能听到“健康”、“长寿”、“智慧”之类的中文发音,那是拿着喇叭,带着团客的导游声音,一下子让人从山景不错的心情中,直接拉回到了旅游观光打卡点的气氛里。
阿布旅行手记当然没时间,也没兴趣继续凑热闹,到音羽瀑布取一碗所谓神奇的水,而是顺着人流,走到了清水寺的正门口仁王门。
这时候已接近下午4点。走到仁王门,跟着人流走茶碗坂,再转到五条坂下山,这才是游客该走的路。

从清水寺到京都站的步行路线
在茶碗坂走一遭,就会理解它为什么叫“茶碗坂”,因为上面有好多陶瓷店,但门面又比较观光化,商品摆得相对密集,少见那种展示精品陶瓷的店面,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再看看商品价格,大多不算便宜。总体而言,茶碗坂的逛街氛围,和早上走在五条通上完全两个世界。
在茶碗坂上完全没了购物欲望,除了乌泱泱的人群,同时还莫名生出一种:要是在这边购物,可能会挨宰的担忧。
从五条坂下来后,又回到了先前那个大谷本庙旁边的岔路边,这时候终于明白当初为什么没看导航走错路了,因为五条坂到茶碗坂的路上都是人,潜意识里要避开人群的话,自然就走错了。这也再次确认了一遍,到清水寺,跟着游客大部队,才能走在正确的观光路上。
然后,就得赶去京都站了。本来想坐公交,但看到已是晚高峰,拥堵的京都马路,果断放弃,保险起见,还是选择步行过去。这次就不走五条通了,而是直接往南,走东大路通,一直走到初次去京都住的智积院附近,沿着印象中走过一次的街道,往西拐入盐小路通,跨过鸭川,再往西,京都站就到了,此时正好5点。
跳上一班开往大阪的特快列车,一个半小时后人就出现在了关西机场,接到航班提前抵达的布丁,再一起回到京都站,已过了晚上9点,到较晚歇业的连锁店牛角吃顿烤肉,再入住本能寺宿坊。
这一天,终于过完了。

晚上来一顿牛角烤肉/阿布旅行手记摄
当晚,布丁问,今天都干什么了?我想了想,好像今天什么都没干,只好说去了一趟清水寺,又买了一些好看的东西。
可这就是在京都逛的真实感受,你明明计划好的行程,总会被路上各种诱惑和意外分散时间。后来定制做得多了,也更加理解一些用户,整个假期都会在京都的理由,因为足够丰富;而给那些喜欢京都的定制用户安排了一周不重复的京都行程,基本上旅行结束后,他们都会说一句,下次还得来。
也是因为这次去清水寺荒野求生的遭遇,以及后来那几年,更多定制用户的反馈,当有朋友再问起,清水寺如何才能避开人群?阿布旅行手记都会回答,去清水寺的话,多数情况下想避开人群根本不可能,除非你起得足够早,毕竟6点就开门了,清晨的时候人会少一些。当然,也会不忘提醒一句,遇到岔路口不辨方向的时候,还是得看看导航,跟着导航和人流走才不至于走错路。
顺便一提,多年后又翻了翻近期登东山的日本人日记,发现从地主神社旁清水口的入山路线,已经走不通了。果然,还是因为安全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