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娲皇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北10公里处的中皇山上,是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也是我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当地会举办庙会,这个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以及海外华侨都前来祭拜华夏族人文先始——女娲,场面宏大、蔚为壮观。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悬崖峭壁上的“吊庙”——娲皇宫

在上一期内容中,我们为大家梳理了有关女娲的各种神话传说,介绍了娲皇宫简要的历史沿革,并简单分析了女娲崇拜与祭祀绵延不绝的原因。今天,我们将把关注点集中在娲皇宫的建筑上,为大家揭开娲皇宫神奇建筑中隐藏的谜团。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娲皇宫山上建筑群全貌

娲皇宫建筑群,现存建筑房屋135间,总占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分为山下、山上两组建筑群。山下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主要建筑。而以娲皇阁为核心的娲皇宫主体建筑,则修建在中皇山陡峭、险峻的山腰上,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错落有致。这组主体建筑于中皇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中皇山下

在众多的建筑中,娲皇阁最受人瞩目,被人誉称为“建筑史上的奇观”。谈到“崖壁上的建筑”,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北岳恒山的悬空寺。娲皇阁的名气虽不及悬空寺,但其神奇、壮丽绝对可以和悬空寺相媲美。娲皇阁是娲皇宫主体建筑(山上建筑群)的核心,它坐东朝西,依着中皇山山腰上的一面山崖峭壁修建。娲皇阁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娲皇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共分四层,第一层是拜殿,拜殿之上又建了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动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正因如此,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曾给予娲皇宫的建筑极高的评价,他说:“20世纪80年代,我曾写了一篇《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的文章,把娲皇宫与长城、赵州桥等建筑称为中国古建筑之精华,中华文明的形象化标志。娲皇宫作为道教宫观,又与民俗佛教等其它东西结合在一起,这在古建筑的楼阁中完全是一个杰作。”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远眺娲皇宫

那么,古人为什么一定要把娲皇阁修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呢?娲皇阁为何能随游客多少的变化而发生轻微摆动,实现建筑的“动静结合”呢?此外,上世纪六十年代邢台大地震发生时,娲皇宫所在的涉县震感明显,周围很多建筑都倒塌了,娲皇阁为何能够挺过地震、安然无恙呢?

为探究娲皇宫背后隐藏的种种奥秘,笔者曾于2018年初赴涉县中皇山一带进行实地考察。从当地村民那里笔者了解到,娲皇阁确实会在游客多的时候发生前倾,在游客少的时候恢复原位。而且,中皇山一带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震感强烈,娲皇阁却能屹立不倒、完好无损。上了年纪的村民对这些事情普遍有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认为,这是娲皇阁中奉祀的女娲娘娘再一次显灵了。这激起了我更大的探索欲。那么,事实果真如村民所言吗?这一切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呢?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仰望娲皇阁

来到中皇山下,抬头仰望,如同裙摆的山体半山腰处,一座令人惊叹的建筑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以娲皇阁为核心的娲皇宫主体建筑。娲皇阁等建筑如同岩壁上精美绝伦的浮雕,被牢牢地凿刻在绝壁之上。攀爬约一小时,我来到了山腰处的娲皇阁下。娲皇阁共四层建筑,最下面一层建在北齐石窟的洞顶上,上面的三层并非与绝壁牢牢贴合。登楼后我们还发现,在娲皇阁的墙体与崖壁之间,有数根铁链将楼阁与山体连接在一起,但铁链并未绷直,留有一定的伸缩空间。铁链的存在,似乎旁证了娲皇阁前后摆动的事实。但令人困惑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光凭几根铁链就能拉住摇摇欲坠的阁楼吗?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娲皇宫星夜

在上期内容中,我们曾提到,我们今天看到的娲皇阁,并不是一次修成的,这座楼阁的修建历经了多个朝代。不同时期的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扩建、修缮。今天的娲皇阁,基本保留了清代咸丰年间重建的面貌。进入娲皇阁一层的拜殿后,我们发现,拜殿的顶部是一个石拱券,剩下三层楼都建在这个石拱券之上。这个拱券由一块块长条石交错垒砌而成,当地震发生时,这些长条石受到的震动越大,相互挤压得就越致密,拱券也就更加坚固。因此,以石拱券为基,上面的建筑就安全牢靠得多。这个神奇的石拱券,也许正是娲皇阁能够历经大地震而安然无恙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楼阁背后的九根铁链,也起到了一定的抗震作用。这一切,都令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产生由衷的敬佩。

娲皇阁是木质结构建筑,由于木材有抗弯曲变形的能力,祭拜的人较多时,楼体受力增大且不均,楼阁便向受力较重的前侧倾斜,这时,人们就感受到了楼体的摆动。当祭拜的人减少,楼阁受力均匀时,便恢复原位。为防止楼阁过度摇晃而垮塌损毁,娲皇阁修复后不久,人们便在楼阁背后的山体上开凿了拴马鼻,然后将二层楼阁的后墙柱与山体用铁链连接。然而,铁锁链的出现又影响到了楼阁的美观。于是,古人又用砖石将楼阁与山体相邻一侧的柱子垒砌包裹。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楼阁发生垮塌损毁的概率,同时又不失美观。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星空下的女娲造像

在悬崖绝壁上搞建筑绝非易事,那古人又为何前赴后继,执意要在中皇山的峭壁上修建娲皇阁呢?娲皇阁屹立不倒的原因还有哪些呢?我想,除了建筑本身包含着古人的设计与智慧外,我们可能还要从娲皇阁所依托的中皇山地质地貌、岩石结构中寻找答案。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近观娲皇阁

在中皇山考察时,路边裸露的岩壁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种岩石非常坚硬,里面有很多均匀的细粒,像鱼子一般。当地的地质专家告诉我们,这种岩石被称为“鲕状灰岩”,也叫“鲕粒灰岩”,是一种以鲕粒为主要成分的石灰岩。这种岩石多形成于碳酸钙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海浪活动地带,是在距今约5亿年的寒武纪海洋环境中形成的岩层。这种岩石非常坚硬,抗风化、抗溶蚀的能力比较强。而在海洋环境中,鲕状灰岩形成时,受不同气候和环境的影响,里面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所差异。岩石固结时的冷暖气候,也会使岩石的柔性和脆性存在不同。含较多硅镁成分的鲕状灰岩,不仅柔性较强、不易发生断裂,而且抗风化、抗溶蚀的能力较强;含钙成分的鲕状灰岩,脆性较强,容易发生断裂,其抗风化、抗溶蚀的能力也较弱。娲皇阁所在悬崖的岩石种类正是这种鲕状灰岩,其中,悬崖的上半部分脆性强,垂直节理发育,下半部分则较为坚固,没有垂直节理发育。最终形成了娲皇阁建筑群所在的这个“天然平台”。以坚固的鲕状灰岩作为娲皇阁的地基,古人的选择确实没有错。

河北千年古庙为何要建在峭壁之上?又为何能历经地震而安然无恙?

娲皇宫景区女娲塑像

对于娲皇阁为何能够经历地震而安然无恙,地质专家们指出,娲皇阁所处的位置,周围无大的断层,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古人把娲皇阁的地基选在了坚固的鲕状灰岩之上,保证了这座“悬楼”有了一个较为稳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就地取材,用山上条石为材料构筑墙体。檐廊和屋顶则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穿斗式木质结构,整个建筑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柔韧性。这种柔性的连接方式,在遇到地震冲击时,它有一个错动和摆动的空间,不致使整个楼体发生脆性断裂。等外力消失后,它又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经过千年不断的修葺和完善,娲皇阁最终成为一处建筑奇观。

千百年来,娲皇宫将人类的祭祀活动与大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完美画卷。它是聪慧的古人在了解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创造的一大建筑奇迹。

(1)
上一篇 2023年3月9日 下午1:05
下一篇 2023年3月9日 下午1:29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