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敌台明初为砖石小台,“与墙各峙”。嘉靖时建附墙台,台、墙相联。隆庆时,创建空心敌台,骑墙而筑。敌台是在实战中逐步改进和完善的,提高了长城的整体防御能力。慕田峪长城有附墙台4座,空心敌台22座。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宋桂东作品

空心敌台是隆庆时创建的。戚继光在他所著《练兵实纪杂集》中记述了创建空心敌台的缘由和造台法:“先年边墙低薄,倾圮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势不相救。军士暴立暑雨霜雾之下,无所藉庇。军火器具如临时发起则运送不前。如收贮墙上则无可藏处。敌势众大,乘高四射,守卒难立,一堵攻溃,相望奔走,大势突入,莫之能御。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冲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立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台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宋桂东作品

戚继光来后对长城的建筑,强化和完善了长城的防御功能,其突出特点就是敌楼的建造。慕田峪段长城,建造有密集的敌楼。在地势险要和地形转折处,如山脊的凹下部位和突起部位、坡度的转折部和峰顶等部位,都建有敌楼,占据制高点或显要处。如正关台和大角楼之间,牛角边以西至箭扣,敌楼很密集,站在高处望下去,敌楼与城墙,错落相间,层迭递序。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宋桂东作品

慕田峪长城的空心敌台建筑形制与戚继光文中所述相同,具体尺寸略异。22座敌台分布稠密,这是由慕田峪关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慕田峪关所属空心敌台数目,与《四镇三关志》所记和程九思撰《纪功题名》碑所列数目相校,占渤海所下7个隘口所属空心敌台总数的一半。两台相近者仅66米。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宋桂东作品

慕田峪关空心敌台的一大特点是每座空心敌台中室平面布局均有不同,归纳起来约有三种类型。其一,中室四面有通道,中室居中,平面呈“田”字形;其二,中室左右和前方有通道,中室偏后,平面呈“门”字形;其三,中室前后有通道,中室十分宽阔,平面呈“二”字形。中室顶部结构有砖券的船篷顶,也有木结构的平顶。在砖券船篷顶中,还有四角发抹角券,使顶部四角更加坚固。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王晓玲作品

中室通往台顶有用木梯,也有用软梯,或用城砖砌成踏步的。台顶楼房多为三间,硬山调大脊灰筒瓦屋面。楼房山墙中有我国南方常采用的空斗墙砌法,说明在此修筑空心敌台的军工中有来自南方的士卒。

慕田峪长城敌楼密集。从慕字一台(大角楼)至慕字四台(正关台)。不到500米,就设敌楼4座;从慕字一台至慕字二十台,长度仅3000米,敌楼、敌台、墙台、铺房就25座,这种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敌楼的长城段也是不多见的。

一、附墙台

附墙台是在嘉靖三十年时与山石边墙同时建成的。以山石垒砌台基,台基迎敌面突出于墙体,后面与墙体平,左右与墙体相联,整体平面与墙体呈“凸”字形。台基高与边墙高相等。台顶前面环砌垛口, 顶平面以方砖平墁,中间有楼房一间或两间。楼房屋面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王春平作品

二、正关台

从单座空心敌台体量上来看,22座空心敌台中尤以慕田峪关城——正关台最为宏伟。这座空心敌台建在山脊线最低的隘口处,海拔486米,控扼北面的诸山谷或河谷与南面的宽阔的怀沙河谷地以及怀柔盆地之间的交通,战略位置极重要。自关口东西两侧,长城沿山脊线升起,关口东侧相临峰岭上的“大角楼”近在数百米之内,海拔高达603米,比“正关台”高出百米以上。它由中间一座主台与两侧耳台相联组成,形成主厅侧室之格,可容百人。台基南北通长37.76米、主台东西宽15.1米、高连垛口14.15米。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三座楼台为皆空心结构,台顶上共有楼房9间,其左侧耳楼顶上3间楼房内还保存原建的顺山炕,说明此屋应是守关将领住宿的房舍。主楼中层空豁,中室内原有木梯可达台顶,中室四周有通道环绕。楼体下部为花岗岩条石砌筑,上部为青砖砌筑。两侧耳楼是左右便门通往主台中室的通道。敌楼耸立在长城之上,显得雄伟壮观。在长城内侧向南的正面墙上,有“正关台”三字石匾。有两条花岗岩条石砌成的台阶,分别在正关台的两侧,守城的将士由此两条石阶上下长城。而过往行人则走正关台东侧较为隐蔽的卷门。“正关台”关门不开设在城台的正中,而是在城台东侧的墙体上开设相通内外的卷门,沿陡坡修筑阶梯,作为联系关内外的通道。三台联成一体的空心敌台,在万里长城中实属罕见,目前仅此一例,极具特点。

三、大角楼

“大角楼”建在“正关台”东侧海拔603米的山峰上,高出“正关台”100多米,高出“亓连关”达数百米,居高临下,威控两个关口。“大角楼”有三条长城汇集其上,东南走向的一只长城分支顺山势突然终止于千米之外的山顶上,被称为“秃尾巴边”长城,以预防腹背受敌,与慕田峪关城形成环抱之势。“大角楼”分上、下两居。下层内部为井字形通道。上层建有望亭,虎距高岭之上,建筑体量硕大,设计很有特色,无论从山下哪个角度看去,都似城墙的一角,故有“大角楼”之称。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四、慕字十一台及古兵驿站

慕字十一台位于长城外侧约40米的一个山包上。此楼与其他敌楼不同之处,一是在长城外侧,距城墙约40米;二是周围距楼2米处有高1.5米的垛口墙。因敌楼对面的长城内侧有一较宽绰的低洼地,此处正是古时储放粮草弹药的场所,需特另防卫,而长城外侧地势又复杂,有一条山间小路通往北塞,沟谷里汇集着几道山脊敌人易从此摸上城墙,故在较大一山脊上建了一座敌楼,又修了加强设施——防护墙,即前面说的垛口墙,一旦发现敌人,楼上,楼下及中层箭窗可对敌人形成三层交叉火力,使敌人难以接近长城。

五、界牌楼

慕字十八号敌台内,南墙上镶嵌着一块石匾,高80厘米,宽35厘米。“石匾”上方是较大的“界牌”二字,正中西侧竖写;“迤东系慕田峪地方”,东侧竖写“迤西系贾儿岭地方”,下脚竖写“成化七年七月立”。这是历史上慕田峪关管辖的西端界线。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慕田峪长城敌楼,在内部结构上也有差异。大部分敌楼内部各个部分是互相连通的,但也有的个别帮楼内部的各部分被局部分开。除了敌楼的建筑展现出多样性,位于垛口下面的箭孔也有不同。大多数箭孔为方形孔,但也有的箭孔的顶框为弧形,有波浪形或桃形,反映了长城建造者们之精心构思。

“因险制塞”的建筑原则在慕田峪长城的砌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充分利用自然天险,加强防守,慕田峪长城的砌筑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技术手段,抢占制高点,控制局势。“正北楼”西侧山势极其险峻,沿建在刃脊型的悬崖陡壁上“单边”长城而下,长城为了通过因山脊断裂形成的崖口绝壁,控制陡崖外侧的制高点,修筑长城的军事家和工匠用两根铸铁梁担搭建在两侧口陡壁之间,把长城从铁梁上修过,这种长城凌跨悬崖而过的修筑方式在万里长城中甚为罕见,是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中独有的景观。

慕田峪长城旅游志——慕田峪长城的敌台

下期预告: 慕田峪长城古迹

每周一、三、五更新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资料来源:慕田峪长城旅游区志

(0)
上一篇 2023年4月6日 下午2:14
下一篇 2023年4月7日 上午11:20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