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美国人笔下的山西风貌(1)

【引子】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928年12月来到中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史沫特莱因背部受伤推迟到达前线的行期。1937年10月16日,她渡过黄河来到山西,跟随八路军总部赴抗敌前线,转战采访2个多月,成为八路军中第一个随军外国记者。她与八路军战士同吃同住,直至第二年1月4日受共产党委托前往汉口,继续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和中国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身份,一面救护伤员和难民,一面报道中国抗战,并向世界性组织呼吁救援,积极号召外国医务志愿者来中国,著名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与理察·布朗、印度著名外科医生柯棣华等受到她的影响来中国参与支援。在武汉,她完成了《中国在反击》一书。1941年5月回到美国后,完成了《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此书与斯诺的《西行漫记》并列为西方人向本国介绍中共革命的经典著作。

1937年10月16日 赴晋北前线途中

我们又通过了另一座城门,来到黄河岸边。我们将从这里渡河,在正对岸的风陵渡渡口过夜。我们乘坐一艘大型帆船渡过了这条流动缓慢的黄色大河,当时已是下午近黄昏,太阳已被西边绵延起伏的蓝色山峦上空的浮云遮住。在越来越浓的暮色中挨家挨户找遍了每一座房屋,没有任何收获。于是我们打算到6里多地以外一个新建的火车站去看看他们会不会在那里。这里原有的火车站已被日本人炸毁,所以又修建了一个新的。过了一小时才到达那个火车站。但是我们的人不在这里。月亮已经升上高空,那是一轮满月,然而有时被飘浮的云朵遮蔽,所以地面上有时明亮,有时阴暗。从车站那边传来救亡歌曲的歌声。那是川军一个团的人在唱——刘湘的四川部队已经开到这个地区。

1937年10月17日

我们今天一早起床,8点钟到车站。我们安顿妥当,准备坐两天火车前往太原,车站上的人突然通知我们这节车厢不走,我们必须立刻换乘前面一节。尽管我们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进我正坐在这里写日记的这节车厢的,但是列车被调来调去直到10点才缓缓向北开出。

通过这闷罐车门,我可以看见黄河两岸雄伟的山脉正由于逐渐远去而变得越来越模糊的轮廓。著名的华山,中国神圣的五岳之一,就在那条山脉西边。我们对面的这座山,高耸云霄,险峰迭起,秀色怡人,确实称得上宏伟壮丽,有些山顶已经积上白雪。在闷罐车门外掠过的是陕西和山西两省的典型景色,一座座黄土山岭,有时梯田一直盘绕到顶,和我们刚刚离去的黄河南岸雄伟的石山拔地而起的地貌迥然不同。平原上的可耕地都种着棉花和谷子。所有村落的房屋都用黄土筑成,屋顶上覆盖着瓦片。这一带生长着许多树木,阳光灿烂的大地悦目怡神。满载伤兵的列车向南开去,我们的列车北上,开往前方。穿卡其制服的军人继续站在月光下。和他对话的南方人已回到他的草席上,正在哼着一首抗日歌曲。他似乎在自己安慰自己。我的心中思潮起伏,千头万绪。昨夜晚,车厢里八路军军人全都高唱救亡歌曲,他们唱得庄严而有信念。

我们离开介休以后,到黄昏时分,又在另一站停了下来。西方的天空夕阳如火,东边的山岭映照着落日的余晖。山岭已洒上初雪。寒冬正在临近。从我们后面两节敞篷车皮里走下来大约200名农村青年,他们举着的旗帜上有这样的文字:“抗日先锋”“还我河山”。这些农民在站台上分成大约50人一组列队等候。不久,从愈来愈浓的暮色中又有几队农民队伍前来会合,直到站台上聚集了三四百名举着旗帜的农民。他们是典型的庄稼汉,背上背着铺盖卷。大多数人光着头,也有一些人头上缠着小块洗脸毛巾,似乎是放下了犁杖、拴好了牲口就来了的。他们排着队走开了,要到军事训练营地去,在那里接受训练,成为军人。他们全都是志愿兵,有自己的带队人。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3日 上午8:54
下一篇 2023年12月23日 上午9:03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