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在山西」运城盐池:抗战时期一场不见硝烟的食盐战争

「红色之旅在山西」运城盐池:抗战时期一场不见硝烟的食盐战争

有一种风景叫盐湖。站在运城盐湖边,风景壮丽而辽远。七月,南风微起,抬头是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低头是碧蓝的湖水,洁白的盐晶,白色和蓝色簇拥在一起,让你恍惚间不知是天空落在了地面还是盐湖挂上了天空。

「红色之旅在山西」运城盐池:抗战时期一场不见硝烟的食盐战争

运城盐湖火烈鸟

河东盐池是镶嵌在黄土高原运城盆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解放前的中国位居池盐之冠,也是全国驰名的13个产盐区之一。它所产潞盐具有3000余年的开采历史,其行销晋、陕、豫等省。它曾经是大唐王朝的钱袋子,是各路枭雄挑动战斗并拼死争夺的宝贝。盐能影响历史,决定国运,引发战争,就是因为它代表着权力和财富……抗日战争时期它也难逃噩运。

「红色之旅在山西」运城盐池:抗战时期一场不见硝烟的食盐战争

七彩盐湖

壹.野蛮开采:河东盐池步入深渊

1938年3月5日,日军占领运城,盐池也沦入敌手。为了便于对盐池进行掠夺,便宣布对盐池实行军事管制,并命名为“军管理四十工厂”。

日本帝国主义对河东盐池觊觎已久,早在侵华之初,日“兴亚院”就拟定了所谓“华北盐业开发纲要”,组织了所谓的“华北盐业股份公司”,策划“开发”长芦、山东等地的海盐,以及运城河东池盐。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服务于其侵略战争。

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缺乏制造海盐的理想的广阔海岸滩涂条件,所以日本产盐尚不敷民食之用,大量工业用盐一向由国外输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渴望已久的掠夺中国海盐的野心得以实现。早在1936年10月,日本大藏省专卖局会议纪要中就明确提出:“鉴于碱及其它化学工业用盐之需,将达179万吨左右,其中八成(135万吨)之供给,须由外地及邻邦设法保证。”这里的“邻邦”就是中国。随着日军向中国东部沿海进军得手,日本大藏省又拿出一套掠夺中国海盐的完整计划。这个计划要求“1942年,中国沿海产盐区要保证供给日本200万吨盐,到1945年,要保证具有350万吨的对日供给盐能力。”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中国盐池、盐场相继沦陷,日军的盐掠夺计划也开始实施。在开发盐地的名义下,日本占领军组织了伪“河东盐务局”,统辖盐池各盐场,把持盐政,对盐池资源大肆掠夺。

首先是明目张胆的抢夺。日军侵占运城不久,就明火执丈地对盐池进行了一次公开抢劫。日军在汉奸、伪军的配合下,开着汽车、驾着马车到盐池抢盐,并强迫老百姓为他们装车搬运。在遭抢劫前,盐池共有存盐约16万吨,这次被抢劫食盐10万多吨。在抢劫潞盐同时,日军还将各盐场准备晒盐季节用的近万石粮食洗劫一空,甚至连生产所用之工具、器材都成了他们抢夺的对象。经过这次强盗性的劫掠,盐池几乎十室九空,盐场物资损失殆尽,生产难以为继,致使1938年生产陷于停顿,整整一年粒盐未收。

其次是控制潞盐运销,从中渔利。潞盐的运销向来由行商经营。日军占领后,一改惯例,取消了由商人贩运的旧制,盐池所产潞盐全部由“伪‘河东盐务局’统一收购,然后分配给敌伪各‘合作社’进行配销。”盐商只有生产盐的责任,而没有销售盐的权利。在生产极不景气的情况下,本来不多的食盐除一部分供应当地食用外,多数由日军统制。在统一收购、统一分配的政策下,他们组织了“新民会合作社”,具体推行统配方案。通过这一做法,不仅掌握了供应,而且控制了盐价。日军还把沉重的税务负担强加于盐场主。据统计,在日占期间,每年从各盐场搜刮的盐税盐折合伪联银币约达200万元之多。此外,日伪还通过控制潞盐运销向盐场主勒索所谓“运动费”。统配统销使日伪控制了盐价,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盐价却不能随之上涨,致使场主常常赔钱亏本。盐场主“为了提高盐价,维持经营,便只好拿钱向日伪‘运动’,这笔钱被称为‘运动费”’。盐场主每次为了提高盐价,都要与日方讨价还价,直至付出一大笔“运动费”。这笔“运动费”动辄数万元,竟达提价增收部分盐的50%以上。“运动费”一般由伪“河东盐务局”和伪“山西盐务局”(住太原)共同分享,进了那些大大小小强盗汉奸的腰包。

再次是巧立名目多方搜刮。在日军占领运城期间,对盐池的搜刮不仅限于明抢和税收,他们巧立名目,多方索取。除了税收外,还为军队、工厂强行征收军用盐和工业用盐。在“庆祝”所谓“日本帝国建国两千六百周年”时,日伪盐务局就强迫盐场商为日军捐献飞机一架,仅此一项就从盐池勒索了食盐400余吨。1944年一年就利用各种名目从运城盐池白白刮走了食盐2000多吨。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其掠夺变本加厉。在军事力量的支持下,伪“河东盐务局”利用抗日根据地食盐严重缺乏之机,将手中掌握的潞盐以高价换取根据地的蜂蜜、黄蜡、棉花、桐油、食油、牲畜、车辆、麻绳、木器等战争和生活必需品,盐池成了日本侵略战争的一个名副其实的物资供应站。

贰.掠夺化工资源—硝板

硝板(学名白钠镁矾)是河东盐池特有的一种矿产,是重要的化工资源。硝板的生成主要是由卤水的成分决定的。由于卤水中含有钠、氯、硫酸、镁,每到冬季,便生成硫酸钠(芒硝)。但到春季气温上升以后,又分解为氯化钠和硫酸镁。氯化钠于夏季气温炎热时,经过日晒蒸发结晶析出,卤水中的硫酸镁便留在畦中,到秋季则生成硝板。由此反复,一年又一年,盐池里的硝板便愈结愈厚。硝板厚度多达3.5米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厚达十数米。作为硫酸钠和硫酸镁结合的复合盐,硝板富含多种化学成分,除氯化钠、硫酸钠外,还有硫酸钙、硫酸镁等。因为数千年来,盐池只产盐不产硝,所以在硝板中硫酸钠(芒硝)的含量较大,占到总含量的30%以上。硫酸钠不仅为造纸、制皂、印染等化学工业所必需,而且是钢铁工业、军事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盐池有史以来虽单一产盐,然而对卤水、硝板中所含化学成分早有认识,只是囿于客观条件,未及开采。因此,日军占有盐池后,在充分了解盐池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把盐池化工资源——硝板作为其在盐池进行掠夺的又一个主要目标。

日军占领盐池后,为了“名正言顺”地掠夺盐池的宝贵资源,便以“开发”为名,组成了股东包括日本三菱洋行、王子造纸厂,及伪山西省政府、运城盐池盐业场商公会在内的所谓“化工厂”。这是个敌伪合流的、具有政治性质的经济组织,化工厂的一切权力均由日本掌握。运城盐池盐业场商公会之所以被列为股东,只是为了装点门面,以便无代价地掠夺盐池化工资源,掠夺硝板。化工厂名义上是要开发化工产品,实际上是个既无厂址、又无设备的空招牌,唯一任务就是掠夺盐池化工资源。几年中,日军借化工厂之名,先后动员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用人力车、胶轮车等交通工具,不分春夏秋冬,四季不辍地抢运硝板。经年累月,日军总计先后从盐池运走的硝板多达数十万吨。这么多宝贵的化工资源就这样被日军明目张胆的掠夺而去,白白地进入强盗之手。1942年,日军为了加快抢运硝板的速度,又在盐池设立了所谓的“芒硝公司”,同时抢修铁路专线,建筑仓库等,后因战败投降,自行停顿。

抢运硝板之余,日本侵略者还在盐池盗挖盐根。“根”者,本原也。所谓盐根,就是生产卤水的矿藏。盐根埋得很深,一般不外露,其氯化钠含量高达84.47%,是盐池的重要资源。日本侵略者对盐根的盗挖是相当野蛮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叁.掠夺的直接恶果

日本侵略者的强盗式掠夺,不仅使盐池损失了大批资源,而且对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坏。长期以来,秦、晋、豫等省的食用盐都仰赖河东盐池供应。日占期间,因日本侵略者对潞盐的控制和掠夺,食盐的供应大幅度削减,据统计,1937年实放潞盐472956担,1938年减少到133545担,1939年则仅有65担。因盐池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一般是头年产盐,次年才供应市场。故1938年所供之盐,系1937年所产。1938年没有产盐,1939年即几乎无盐可供。结果不仅邻省因此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食盐供应,常常被迫淡食。就是产盐的山西省也不得不组织力量到外省运盐,以解不时之需。驻在山西的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就曾设置“山西民盐运济处”,专负运甘盐入晋之责。该机构的工作直到抗战胜利后方才结束。在食盐供应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一些过去被政府禁绝的不能食用的土盐、私盐也准煎晒,征税行销。

日本侵略者掠夺盐池破坏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使潞盐生产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河东盐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在1928年、1929年的兴盛时期,盐池共有盐场64家,临到沦陷前夕,也还有44家。运城沦陷期间,盐场主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和掠夺,纷纷携资外逃,一些盐场相继停业,解池盐场中、西两个分场的晒畦几乎全部荒废,盐工也被迫远走他乡。抗战胜利后的统计数字表明,“到1945年底解畦荒畦高达459号,占全池盐畦总面积的六分之五。1938年盐池全年没有产盐,1939年仅产盐5416吨,不及正常年份盐池产量的十分之一。就是日占期间生产情况较好的1941年,产量也只有23417吨,仅有正常年份产量的一半。

在盐池面积缩小、潞盐产量下降的同时,盐池各场资本家的资本也在迅速减少。1937年底,盐池各场的资产总计约为800万元,经过日伪的抢劫和长期的掠夺之后,到日寇投降时,所剩下的就很有限了。如盐池有名的盐场卞合兴,在日军侵入以前,大约有资本十几万元,日军侵入以后,资金便逐年下降,到抗日战争胜利时,盐池各场基本上都没有继续维持生产的能力,整个盐池生产奄奄一息。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在日占期间,河东盐池掠夺与反掠夺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运城沦陷前,盐场职工便自动组织起来,在盐池附近群众的配合下,抢运一部分食盐出池。盐池沦陷后,盐工反对掠夺抢运食盐的斗争继续坚持。据国民政府盐务局统计,在1938年6月至1940年7月的26个月中,从盐池抢运出的食盐就达22.634吨。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经常活动在盐池南面的中条山、吴村、庙前一带,伺机打击敌人。盐工则利用其特殊身份为游击队提供情报,以便游击队出动武装袭击盐警,使盐警处于内外夹击之中。一些盐工还走出盐池,直接投身于抗日武装斗争的洪流中。他们组织了自己的游击队,活动在盐池周围,在打击伪盐警的同时,配合八路军。

1941年5月,日军陆海军航空部门决定发动第5次大规模的内地轰炸,称为百二号作战。7月中旬确定其作战计划,要求为引发内地军民厌战气氛为目的的而切断中国盐补给,切断中国经济命脉。日本实施的盐遮断大轰炸,是日本关东军参谋、成功策划九一八事变的主谋并被称为“满洲国之父”的石原莞尔所提。他在规划侵华战争的理论指导时强调“战争破坏文明,同时又是新文明创造之母”,鼓吹日本应该“尽我们全部所有,无论思想、金钱和武力等,要倾注全部精力去进行战争”。

日本侵华14年中,运用各种手段从中国掠夺的盐,占沦陷区产盐量的一半,即在110万吨以上,使中国盐税损失达20亿日元之巨。自1938年始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中国盐税与盐价都飞涨了100多倍,其危害人民之烈,令人咋舌,沦陷区八年,是中国盐务史上税价上涨最激烈的年代,也是盐税与盐价最混乱的年代。

有人说,人类历史和华尔兹没什么两样:和平,革命,战争;和平,革命,战争……就像三拍子的华尔兹,自始至终,由终到始,无止无尽进行下去。盐的历史也是这样。今天当你站在盐池边,或者在盐池漂游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盐曾经挑动着阴谋者的野心和控制欲,导致各方势力而此纷争不断,上演着盐垄断——垄断体系崩溃——新一轮争战资源开始,这三步曲不停地循环……

「红色之旅在山西」运城盐池:抗战时期一场不见硝烟的食盐战争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4日 上午8:21
下一篇 2023年12月24日 上午8:30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