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银行,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领导建立的红色银行。在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和腥风血雨中建立并成长起来的冀南银行,后来被人誉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摇篮”,在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领导以及广大军民的支持下,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史。

烽火中诞生的冀南银行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伪货币和地方杂钞泛滥,物价飞涨,各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处于严重困难的境地。面对艰难的抗战形势,为了冲破日寇的经济封锁,1938年8月1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并发布八大施政方针。依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939年6月,一二九师供给部筹备设立冀南银行,发行根据地本位币冀钞,以统一全区货币,保障供给,发展经济。

1939年10月,冀南银行在黎城小寨(路西行)和冀南南宫后索泸(路东行)同时宣布成立。路西行由八路军总后勤部领导,即冀南银行总行;路东行由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领导,后改为冀南区行。当时为安全起见,两行对外都称总行。成立冀南银行属于党中央绝对机密,八路军从银行名称、地点、防守上都作了精心设计。冀南银行名字中的“冀南”给人一种感觉在河北省南部,但实际上总部在山西境内的小寨村,隐蔽在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并冠以秘密代号。如冀南银行的代号为“伦敦”,冀南银行印刷厂的代号是“伦敦工厂”,冀南银行发行冀南银行币(简称冀钞,分太岳版、太行版、平原版)作为边区的本位币。首长代号分别是“七号”(行长高捷成)、“八号”(政委熊光炳)、“九号”(政治处主任陈希愈)。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银行旧址(黎城小寨)

冀南银行迁址历程

冀南很行随着晋冀鲁豫边区政治、军事的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变化。1943年初,冀南银行总行由山西长治市黎城县小寨村迁往河北省邯郸市的涉县索堡村。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银行旧址(涉县索堡)

1945年冬,冀南银行从涉县迁到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县城,鲁西银行并入冀南银行,边区政府决定另设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大区行,统归翼南银行总行领导。1946年3月,冀南银行从武安迁入邯郸市,与工商管理局分开办公,银行工作开始由农村进入城市,并在各县普设分支机构,组织机构迅速调整并扩大,之后又从邯郸市迁到武安的十里店。

1948年4月,冀南银行总行从武安十里店迁至石门(今石家庄市)小灰楼与晋察冀边区银行联合办公,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同年12月华北银行又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1948年10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华北银行的布告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中国人民银行宣告成立后,全国统一发行人民币,冀钞停止发行和流通。冀钞前后流通时间9年零1个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行和流通时间最长的红色货币之一。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币100元(1939年版,加盖太岳:加盖有太岳、太行的冀钞作为流通券,为了防止不法的商人利用地区之间冀钞的差价来套取物资,保护本地区的老百姓合法的商业贸易,只是在太岳、太行地区流通)。

冀南银行印钞三所移驻邱县新鲜庄村

1942年10月,冀南银行第三印钞所秘密从枣强南部移驻至邯郸邱县新鲜庄村区长崔文英家,是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经过对每个隐蔽点实地反复查看后选定的,该村时属冀南四分区企之县二区,是“邱北抗日根据地”腹地,冀南抗日堡垒村、模范村,群众基础较好,一旦面临敌人“扫荡”,可做到迅速转移。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印钞三所保密性很强,对外不提银行二字,只能说冀南军区运输大队第24中队的番号,连印钞的废纸条都不允许掉在外面。时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机要秘书、总务处处长、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甘思和,率领十几名战士,负责印钞三所安全工作,他住在崔文英家北院古槐树下临街南屋,电台天线隐藏在古槐树的树枝间。为保证印钞工作的顺利进行,采取了挖地道秘密生产钞票的办法,将印钞车间设在崔文英家南院的地洞里,成功巧妙地躲过了日军对印钞三所的多次扫荡。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1943年冀南大灾荒,粮食颗粒未收,大批农民外逃或饿死。印钞三所一边应对敌人频繁的扫荡坚持生产,一边与村里老百姓共度难关帮助群众开荒种地。印钞所工人每人每天所食小米减量,官兵和老百姓一样吃糠吃榆树叶,把节约的粮食用于救济最困难的家庭。新鲜庄村民也一直默默支持和保护着印钞三所,在村中度过艰苦的两年零九个月。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银行在涉县设立印钞厂

冀南银行成立之初,在涉县境内西北部的安居、辽城、常乐、悬钟和旮旯铺等村设立了5个印刷厂(所),1942年9月调整为4个,驻辽城、常乐、悬钟和宇庄等村。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涉县鹿头乡东宇庄村冀南银行印刷厂旧址。现存原建筑2栋8间,正房保存较好,西厢房坍塌,东厢房前墙改建,南房翻建。占地276平方米。

194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对华北、华中、西北三大解放区的各印钞厂进行改组。在涉县的冀南银行印钞厂印制完最后一批冀钞后,改组为华北银行第二印刷局,开始人民币的印制,印制面额为10元、20元、50元三种。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冀南银行在邯郸的烽火岁月

▲中国人民银行在涉县印制的第一套人民币

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在涉县印制的人民币首次向全国发行,同时,华北银行第二印刷局改称为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

1949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驻涉县第二印刷局,除茅岭底造纸厂和第二印刷局部分员工暂由当地信托公司管理外,其余所辖各厂(所)奉命迁移北京和天津等地。

1950年9月,留守涉县的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员工全部离涉,迁往各城市。驻涉长达10年零9个月。

“马背银行”的由来

抗战时期,日寇一直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视为“眼中钉”,不断进行疯狂“扫荡”。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为避免暴露,印钞厂的各个环节全部“拆分”设置,隐蔽在崇山峻岭间并冠以秘密代号。冀南银行全体职工经常处于紧张备战状态,他们常常是一手拿枪、一手拿账,白天工作,夜间行军。由于他们经常背上挎包,带着账款,秘密深入农村办理信贷业务,人们常常亲切地称之为“挎包银行”;当遭遇日军突袭时,银行职员便会立刻打点行装,将现金、账簿等装入票箱子或麻袋,驮在马背上,迅速转移,因此还得名“马背银行”。

“战时银行”的独特创造,“马背银行”的光荣历史,冀南银行作为根据地经济的拓荒者,站在经济斗争的最前沿,拿起货币武器,开辟金融战线,开展对敌斗争,保障军需民用,改善人民生活,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丰厚铺垫,而邯郸在冀南银行红色金融事业发展过程中添了不可缺少的精彩一笔。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8日 上午9:45
下一篇 2024年1月18日 上午9:49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