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恒山群峰绵延,如一位筚路蓝缕的赤脚道人远道而来,从太行山奔向雁门关。峡谷内流水潺潺,群寺上载危岩,悬如蟠龙,和着水声冲出谷口,腾空而飞。

悬空寺建成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是北魏国师寇谦之的弟子所建。寇谦之(365-448),名谦,字辅真,陕西省西安市人。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南北朝新天师道(也称“北天师道”)的改革者和代表人物。公元424年,寇谦之献道书于太武帝,倡改革道教,建新天师道场,并在平城建了五层高的“玄都坛”,被太武帝尊为“天师”“国师”,北魏年号也改为“太平真君”。他与当时的左光禄大夫、白马公崔浩一起辅佐太武帝汉化、儒道治国。并以太武帝之名在平城修建“静轮天宫”,因“必令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欲上与天神交接,功役万计,终年不成”。公元448年,寇谦之在尚未完工的静轮天宫里仙去,享年83岁。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悬空寺

公元452年,文成帝登基后迅速恢复了佛教。佛道相争,北天师道因后继无人而落于下风。道教退出了平城,其所建的“玄教坛”和“静轮天宫”也被拆毁。

公元460年云冈西北的武周山南开凿石窟弘扬佛法,主持修建石窟的是昙曜。北魏皇帝被视为佛的化身,皇帝信佛,自然是集国家力量开窟,佛像“以太祖以下五帝”形象所修。文献依据是《魏书·释老志》对此有明确记载:兴光元年(454年)秋,“敕有司于五级大寺内,为太祖己下五帝,铸释迦立像五,各长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十五万斤。”是年,兴安元年(452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云冈石窟

从平城撤出的道教弟子敬尊师命: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尘”。于是他们最后选定了位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不占土地,不占空间,临崖而立。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上延霄客,下绝嚣尘

一道一佛,南北各自峥嵘。昙曜五窟气魄宏大,足以显示皇权无限。悬空寺则修得如凌九霄,悬挂云中。从来,人因对手而成就精彩。道教虽然作出了退让,但内心的角量却从未退出。只是在政治的江湖里,要么你死我活,要么退让出局。道教最讲天人合一,此时天时不利,不如退而取之,学会了挪腾转移,自是一片海阔天空。然初心不变,两个对手,距离虽远,却仿若在一个空间,无形的较量从不在于武器的精良,而在于心意相通。两者都拿出了绝世神功,集合了当时最优秀的工匠,一个坐于大地,一个凌于九霄;一个是“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一个是“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十内根碗粗的木柱支撑,六个殿阁相互错落叠加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昙曜五佛高二十余米,悬空寺就建在距地50米的悬崖绝壁上;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恢宏,悬空寺就玲珑精致,巧夺天工。

悬空寺巧妙地利用悬崖绝壁的凹凸依势造殿,殿阁错落,如雕刻在悬崖上的五线谱,主次之间有着美妙的节奏感,寺庙上有巨崖掩护,下有雄柱支撑,旁有石壁遮挡,雨只打在前檐廊前,最长日晒只有三四个小时。这些巧夺天工的独特设计,才让它经历了1500年的风雨,风采依旧。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悬空寺:树挪死,人挪活,神仙挪一个地方就是凌云险楼

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32米长就建有大小房屋40间。或许是祖师爷曾经亲身经历过“太武灭佛”,看到了杀沙门、毁寺庙后所引起的政局动荡,深刻懂得道佛和谐共处融合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悬空寺营造了一个“三教合一”的世外方国,“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的最高位置。

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李白云游至此,挥毫泼墨写下了“壮观”两字,更有诗人写了“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的诗句。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9日 上午11:20
下一篇 2024年1月19日 上午11:39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