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南科技考古,又立了新目标

一调查,二钻探,三发掘,手持铁铲破译“无字地书”是每个考古人的拿手绝活。

但观察近些年的考古成果不难发现,除了重大的田野考古发现外,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实验室科技考古的成果。

在多学科交叉下,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在贾湖遗址发现的一粒8000多年前的绦虫卵,管窥贾湖先民对家猪的养殖和食用的历史。

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推出“有趣的河南科技考古”系列观察,今天,来一起聊聊河南科技考古的现状与未来。

河南独立开展科技考古工作始于2003年,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拥有56名研究人员,25个专业实验室,大中型仪器设备100多台,研究力量在全国省级考古单位中处于第一方阵。

近10年来,河南已完成或正在进行30余项科技考古研究项目,组织召开过5次国际会议,出版了10多部著作,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技考古合作研究关系。

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南科技考古,又立了新目标

△2016国际动物考古协会理事会暨全球发展与中国视角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

科技考古在拓宽考古学视野、提高考古学研究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作为文物考古大省,拥有丰富的科技考古研究资源和较为雄厚的研究力量。

虽然河南科技考古力量在全国已处于第一方阵,但依然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除了个别针对专门课题集中开展的研究之外,大量的多学科研究案例实际上仍然处于“单兵作战、单线作战、单兵团作战”。

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南科技考古,又立了新目标

△显微镜下对种子进行拍照测量

譬如受材料来源或个人研究方向的影响,某位学者往往只能针对个别遗址开展部分科学分析,如A学者对甲遗址开展碳氮同位素分析,B学者对乙遗址开展锶氧同位素分析,C学者对丙遗址开展植物遗存和环境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再分别发表于不同期刊或报告中,并且时间跨度较大,就很难形成系统和整体影响。

此外,还存在实验室空间不足导致大量研究标本无处安放、科技考古专业人才短缺导致研究资料积压、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的整合能力不足导致田野考古和实验室研究“两张皮”、无科技考古专项经费的支持、省内各单位在科技考古的交流和合作少,设备共享不充分等问题。

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南科技考古,又立了新目标

△视频放大镜下鉴定炭化遗存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的科技考古综合实力,去年8月,河南省文物局组织编制并启动了《河南科技考古提升工程工作计划(2023-2028)》(以下简称《计划》),对接下来河南科技考古提升做了详细规划,其中就包括上述提到的几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计划》中还针对环境考古采样和田野考古出土人骨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操作,从遗骸发现、发掘、复原、包装与运输等多个流程制定了规范,从源头为实验室研究保驾护航。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认为,人才是科技考古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要从科研项目经费上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扶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成长起来;其次,还要为年轻人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鼓励硕士攻读博士,在他看来河南作为文物大省,要立足于自我人才的培养。此外,为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要打造风清气正的单位环境,加快科研水平的提升。

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南科技考古,又立了新目标

△哈佛大学Richar H. Meadow和Ajita K. Patel在讲述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当前,河南考古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河南科技考古力量要紧紧围绕当前核心任务、重点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文明探源研究、夏文化研究、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相关的多学科合作研究上来,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传统田野考古赋能,为传统综合研究赋能。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上午11:45
下一篇 2024年4月25日 上午11:50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