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ノノ,今天值班的是种草天文馆一年半、终于拔了草的磊磊。
上周我不是去住了重装开业的滴水湖洲际么,想着临港这么远啊,去一趟当然是“应玩尽玩”。
幸运之神眷顾(以及看了800篇抢票经验总结),终于让我约到了一票难求的上海天文馆!

说来也是绝了,上海天文馆是2021年7月份开馆的,我还记得刚公布选址的时候,网上一堆人说“被距离劝退”“远到上海人去也要做思想工作”。
结果我连续抢了1个月,门票的鬼影子都没看见,每天库存比我月底的口袋还要空。那些说“16号线不卖卧铺票不去滴水湖”的人,不会都是群演吧!

远是真的远,不过等我人到了滴水湖,又觉得这远到天边去的选址其实也挺浪漫——上海的尽头,真的有星辰大海。


开馆一年半还一票难求的上海天文馆,除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国际上拔尖的。
她不仅有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土壤,牛顿、伽利略等科学家珍贵的原版著作,还是国内陨石收藏量最大的展馆,“家底”那是相当的殷实。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英文初版
“万有引力”公式在书中首次被提出
展馆本身出色,再加上《三体》《流浪地球》一播,对宇宙银河的向往又增加了亿点点。
所以哪怕我“百里迢迢”去的上海天文馆,还是觉得物超超超所值。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说,远可能还不是上海天文馆的最大问题,抢不抢得到票,才是难倒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步。
所以今天我打算从怎么抢票、怎么去,到怎么吃住、怎么玩,都给你讲明白了。
如果之后有计划要去,这篇上海天文馆保姆级懒人攻略都能给你安排明白了。

上海天文馆怎么抢票?
上海天文馆实行实名制网络预约购票,可通过官方网站(www.sstm-sam.org.cn)或微信公众号【上海天文馆】购买参观票和球幕电影票,提前3天开放预约。

参观票每天9:30开放预约,一定要提前录入参观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小朋友的,先买成人票再买儿童票,先买参观票再买电影票。
成人票价30元/人,电影票40元/人,6岁以下儿童免票,但也需要提前进行线上预约。

门票分两个时间段,上午场:9:30-12:30,下午场:12:30-15:00,每场各2000人。
但我亲测,上午场到点不离开也不会赶你走,下午场提前到也会给入场。
由于很多人不知道这点,都抢上午场去了,所以优先下午场抢到的几率更高。
上海天文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凭身份证检票入馆(小朋友没有身份证就带户口本)。

天文馆内还有几个体验展项,项目免费,但需要提前预约,每人每天仅限1项。
而且展项的名额,需要在检票进馆之后才能约,名额还挺少,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没开门就等在门口的原因。
我是比开馆时间提早20分钟到的,排队的人已经绕了两个S型弯道,你可以大致估计一下时间。

开抢前1分钟记得再确认一下登录状态,页面不刷新经常会被系统登出。
基本上开票后1分钟就结束战斗了,寒暑假期间更夸张,20秒内票池就空了,上海天文馆大概是国内目前最难抢的展馆了。

上海天文馆怎么去?
抢到票,恭喜你,最大的难关已经克服了,接下来只有距离这个小问题了。
如果选择自驾,从上海城区出发来天文馆,车程基本上都在1个小时以上(停车费4元/小时,不离谱)。
如果选择公共交通,16号线坐到终点站【滴水湖站】,出站后步行1km、大概15分钟就能到天文馆了。

16号线有三种车,普通车、大站车、直达车,用时依次递减。
尽量选择大站车,比普通车能节约30分钟左右的时间呢。

上海天文馆怎么玩?
天文馆目前人工讲解服务是暂停了,现场可以租借语音讲解器,20元/台。
但其实这个钱也没必要花,在小程序【智游天文馆】上就有官方的语音讲解,自备耳机即可。


三个主展区家园、宇宙、征途,常规展厅中华问天,都分布在1F和2F。
B1是临展馆,目前还没有填充内容进去。
上海天文馆的动线非常清晰,只要一条路线从头走到尾就全部都参观到了。如果主要为了打卡拍照,那就逆着这个顺序走。

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装置“傅科摆”。
每次做单摆运动的时候,小球都会稍稍偏离原来的轨道,“积累”到一定角度之后,就会撞倒小棍子。这个著名的实验,是地球在自转的有力证据。

有几层楼高的傅科摆非常吸睛,不过我建议你把所有展馆逛完之后再把时间留给它,趁人潮蜂拥而至之前,先往主展馆里走。


第一个主展馆【家园】,我觉得信息量最大。
家园就是从我们生活的地球为起点,带你在太阳系里的各个天体之间穿梭漫游。


展厅里有好几颗巨大的星球模型,大到有压迫感的那种,走进展厅的一瞬间,人类的渺小感就跑出来了。


肉眼看其实更震撼,表面都是有特效动画的。
仔细看的话,连人造卫星盘旋在地球上空的这种细节都有。


而且哦,地月模型是按照真实大小等比例缩小的,月球表面的特征是根据嫦娥探测器传输回来的真实数据建模的,连地砖的图案都是太阳系的星体分布。
够讲究吧?细节控都表示非常满足。



一楼展馆的环境非常暗,最醒目的就是一颗红得耀眼的太阳。
这个装置展示了太阳风暴、太阳黑子、日全食等等的天体运动,这颗红太阳也算是上海天文馆一个非官方的打卡拍照点了吧。


一楼【家园】最重要的展品,就是一整面的陨石墙。
上海天文馆搜罗了全球范围内的稀有陨石,除了非常稀有的月球、火星陨石,还有1964年坠落在上海长兴岛的长兴陨石,是国内陨石精品最集中的展馆了。


第二个展馆【宇宙】,我觉得最好玩。
【宇宙】更宏观,里面还具体分了“时空”“引力”“光”“元素”“生命”五个主题,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现代天文学的概念和发展,算是【家园】的一个延伸。


宇宙史被浓缩在“宇宙大年历”的一年时间里,我发现上海天文馆是懂流量密码的,试问谁能拒绝,和自己生日合影这种老套又有诱惑力的打卡方式啊?

上海天文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互动体验非常棒,不夸张地讲,就是一路玩过去的。
我回来之后看展馆介绍,说是整个天文馆的300多件展品里,原创展品占了85%,其中互动展品达到50%以上。


你可以通过改变月球位置,来感受地球上的潮汐变化;

在一个玻璃球里,你就能看到一个黑洞的诞生过程;

通过改变引力场,能最直观地感受时空弯曲(PS体重越重光线就越扭曲哦);

动动手指,你能制造一场杀伤力巨大的太阳风暴;

转动转盘,会告诉你距离地球10的N次方光年之外都有哪些“邻居”;

移动量星尺,马上就能帮你计算出星球之间的距离,附带公式的那种哦;

最喜欢星际穿越这条长廊了,挥动手臂,星河为你汇聚。


很多知识点直到高中才出现在我的地理、物理课本上,但我也不担心小朋友来天文馆会觉得有门槛、太深奥。
反正玩到就是赚到,天文馆能起到启蒙的作用就很好了。


【宇宙】再往前就是另一个展区【征程】,我觉得它最震撼。
这里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天文学家出现在这里,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世界一样,他们能在画框里和我们对话互动,还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论,很是生动。


【征程】还有两个重量级展品。
一个是原比例复制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嫦娥五号探测器,边上展览了2020年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取回来的土壤样本。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从月球取得样本,意义太重大了。


展厅里还有一个大家伙,是天和核心舱1:1的高仿模型,而且你是可以真的走进去,亲眼看一看宇航员在太空里生活的环境是个什么样子。


这个太空舱仿得超级还原,地方不大,实验区、睡眠区、洗澡区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健身区域,走在太空舱里还蛮有代入感的。


走出“空间站”,你会走上一条星空长廊,可以俯瞰一层的展厅,星球、航天器、宇航员就“漂浮”在你身边,有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
这条走廊不长,但非常震撼、非常迷人,我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




参观完3个主展馆之后回到一楼,【中华问天】是相对比较独立的展馆。
这个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我们国家自从商周有文字以来,老祖宗对天空的不断探索。


这个展馆更偏向传统博物馆一点,以陈列展示为主,精彩度稍逊一筹,我建议优先级放在3个主展馆之后。


除了常设展馆,天文馆目前还开了4个展项,都需要在检票入场之后,第一时间在公众号上预约,我按照推荐顺序来介绍吧。
项目里面是不能拍照的,所以都只有在门口拍的照片。

飞跃银河系剧场(每场16人)
地点:一层家园展区
大概的体验就是你驾驶着一台太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