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太行山」巾帼娘子守边关

「行走太行山」巾帼娘子守边关

“天下第九关”之称的娘子关扼守着三晋东面的门户和交通的咽喉,是素有天险之称,是长城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坐落于太行八径之中井径的西口要隘上,与山下的井陉关遥相呼应,成为两省的咽喉要道。直至今天,这一关隘依然是交通要道,石太铁路和晋冀公路都从关口经过。

「行走太行山」巾帼娘子守边关

天下第九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关前绵水长流水息,河边苇叶丛生而得名。战国时期,中山国在此修筑长城并设立关口。东汉末年,并州牧董卓曾在此筑城驻兵。唐朝时,因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唐太宗李世民的同母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而得名。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5月,李渊准备起兵,密召在长安的柴绍与平阳公主。柴绍直奔太原,平阳公主则从长安避居鄠县(今陕西户县),女扮男装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得数百人,又派家奴马三宝招降了四五支起义军,不到三个月,部众就达到了7万人。且响应父亲的起义,合兵攻下鄠县城、盩厔(今陕西周至)、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武功镇)、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等县。9月李渊主力进入关中,很高兴看到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儿为自己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于是派柴绍率几百骑兵迎接平阳公主。

「行走太行山」巾帼娘子守边关

关城内平阳公主塑像

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指挥部),与军中诸将平起平坐。平阳公主所领之兵,有“唐朝第四野战军”之称。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李渊进居长安后,即封她为平阳公主,并对她另眼相看,恩宠颇多,赏赐重于他人。

长安攻下稳定后,李世民率兵对付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等,而平阳公主则率兵驻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娘子关是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山西、河北的交界处,是晋翼的咽喉之地,防止敌人从此入山西,直取中原威胁关中的主要关隘。

621年7月,刘黑闼起兵反唐,所到之处窦建德旧部纷纷杀死唐朝官吏,不到半年就收复了窦部原有地盘。其间刘黑闼率部攻打娘子关,面对数倍于其的守军,眺望即将收割的谷子,平阳公主急中生智计上心来,下令城内军民立即收割、架锅、用新米熬制米汤,并趁夜色从关上全部倒入关前沟壑中。次日,娘子关前沟壑中米汤横溢,敌人哨兵发现后,疑为马尿,急忙报告。刘黑闼出帐观望,只见城楼上旌旗招展,军民战鼓擂动喊声震天,便疑援兵已到,不战而退。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平阳公主伤病复发病逝。皇帝李渊下令破例以军礼平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礼官上奏与古制礼法不合,高祖辨斥到:鼓吹军乐也。公主生前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军鼓,有克敌定天下之功。昔有周武王的妻子邑姜,是帮助周武王取得天下的十个功臣之一,公主也是开国功臣之一,非寻常妇人所比,为何不能用鼓吹?”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 “昭”。这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

自唐代到明代,娘子关一直都有重兵把守。直至八国联军侵华及抗日战争期间,这里都发生过多次惨烈的战斗。现在的关城是明代嘉靖二十年(1542)所筑,有东、南关门两座和长约650米的城墙。东为上关,镌有“直隶娘子关”横额。上为平台,是为检阅士兵、瞭望敌情而筑。关外为燕赵古道,蜿蜒起伏,古风依旧。

南为下关。南城楼也名“宿将楼”,城门为拱形石券,门额上方嵌长方形石匾,阴刻横书“京畿藩屏”。石柱上镌刻楹联:“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正梁悬挂“天下第九关”长方木匾,楼内有平阳公主塑像。

娘子关西侧的山崖上有娘子关最大的悬泉,当地人称“海眼”,泉水汹涌直接倾泻而下,白练如注,响声如雷。此处原有妒女祠,供奉的是介子推之妹介子氏。当年介子推隐绵山不出,晋文公烧而迫之,未曾想介子推母子宁亡不出。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旨全国“百日寒食”以纪之,其妹不忍“国君感冒,百姓吃药”,为劝谏晋文公,从寒食之日日集一薪而自焚。当地有“百日打柴一日焚”的传说。

从隋代娘子关内开通商道后,娘子关村便成了人口密集、商旅往来的交通要道。今天的娘子关村分成大口村、小口村、娘子关村三个部分,三个村落从上而下立体交叉,首尾相连,分布在长达2公里的绵河岸边。村子依山而建,逐水而居,房舍多为石头垒砌。水网似的溪水沿着墙边屋角欢淌,仿若户户有水,家家有泉。农妇们端着菜篮菜篮,一边在家门口洗淘,一面与来往之人打着招呼。不愧为塞北的“水上人家”。大部分住户家都有自制的水动石磨,轰隆隆的石磨转动成了村内另一景,而那些用石磨碾出的米面散发着一种原始独特的香气,成为娘子关村的一大特色。

「行走太行山」巾帼娘子守边关

娘子关水上人家

「行走太行山」巾帼娘子守边关

「行走太行山」巾帼娘子守边关

穿村而过的是一条以前被称作“岩崖大道”、“兴隆街”的明清古道,年代久远的青石板路上坑洼不平,透着历史久远的沧桑。今天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多为守关将士之后,或有商贾之后,乡邻间屋舍虽同为石头砌筑,但从建筑大小、大门的尺寸仍能判断一二。较为精致的是一个胡姓大院,门前一对石狮甚是气派。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4日 上午9:54
下一篇 2023年12月24日 上午9:56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