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里那些山西非遗们

元宵节里那些山西非遗们

元宵节里那些山西非遗们

俗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岁岁有元宵,年年却不同,且不说高科技等热门话题挤兑,但就说不让放烟花爆竹这项,就让元宵节寡淡了许多。元宵节这天,毕竟是我国所有节日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演最多的一天,也是一年一度人们最放浪形骸的一天,规矩不要滴,形象不要滴,快乐最重要,因为再不快乐,年就过完了。

吃元宵——不要纠结那些咸甜大战了

去年,关于元宵的甜咸大战曾经激烈上演。有人在吃完元宵之后发了一条愤怒的朋友圈:从今以后,元宵节改吃五仁月饼庆祝。其实,元宵节吃元宵只是个美好的寓意,是农耕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与自然天象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元宵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当是恒义诚“老鼠窟”元宵。其原名叫“恒义诚甜食店”。是1928年一个叫申三货的小伙子进城打工,为养家糊口而创立的一个品牌。之于为什么叫一个“老鼠窟”,是因为太原当时很多农家还养蚕种粮,在老鼠窟里吃元宵,老鼠就不会再去吃蚕宝宝、粮种了吧。

老鼠窟的元宵皮薄馅大,细韧软绵。不过再好吃的元宵,也是适可而止哟。至于哪些无聊的大战,就罢了吧!不如看灯去呢。

看灯

前面说,元宵节是公元前189年汉文帝刘恒为灭掉吕氏家族而设的一个天子与民同乐的日子。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元宵节里那些山西非遗们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太原自来就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铁棍爱煞人”唐朝时期,据说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在并州城里看花灯,就曾经赞不绝口。

徐沟铁棍 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由抬神求雨活动演化而来,于明嘉靖年间最终形成,至今已盛行四百余年。它内容上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及现实生活,一根棍反映一出戏或一个故事,一支采枝悬挂一人,一根弓弦要站一人……上下一体,同歌共舞。

河津转花灯 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唐玄宗元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转花灯融设计、编扎、剪纸、糊裱、做花、装饰、灯光、表演等于一体,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是珍贵的文化瑰宝,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乡顶灯 据传为后赵皇帝石勒所创。传说当时的统治者经常在夜晚偷袭石勒所在的部落,将抓到的人当做奴隶,于是石勒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大家把头剃光,在脸上和后脑勺勾画上狰狞的脸谱,头上顶一盏油灯,官兵们看到后以为见到了鬼怪,惊恐万分,奔逃避让。武乡顶灯表演时,表演者剃光头,脖颈以上的部位要求纹丝不动,与头顶的顶灯连为一体。表演时舞者头顶点燃灯碗,双臂在两侧上下摆动,或手插腰间双肩摆动,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形式自由、节奏明快、粗犷刚劲。还有另一种说法,说诸葛亮发明的北斗七星阵有关,诸葛亮离山西太原,这种说法太不靠谱。

看杂耍 元宵节是各种杂耍表演的天堂,平常不多见的各种杂耍、戏曲小调表演今天全部一股脑儿的露面了。这些民间艺术,大多都有上百、上千年的历史,其传承人现在大多已近古稀,可以说看一点,少一点哟。

威风锣鼓:山西过去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民族游牧民族交界的地方,自古以来,都是战略军事要地。锣鼓在古代多是战场上鼓励士气、指挥战斗所用,对战双方不所不用其极来表达自已的威猛雄武、战无不胜。因而诞生有林林种种的威风锣鼓。太原锣鼓、临汾锣鼓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太重锣鼓甚至多次上春晚、出国表演呢。

运城稷山的走兽高跷是仅存于此地一种罕见的表演艺术。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出现在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中,经久不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由两人表演的连体高跷,将人与兽巧妙组合,精心装扮,演绎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这种罕见的民间表演艺术仅存于运城稷山县。

榆社霸王鞭的起源:一说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击掌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每攻下一城池,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竞舞,舞至酣时,命士卒折木为鞭再舞,共同欢庆胜利。其恢宏之状,动魄之情,吸引和感染了当地百姓,百姓纷纷效仿之。又说,项羽带兵在太行山一带作战,曾宿营榆社,故源出于榆社。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霸王鞭”由此得名。

二说西晋末年,后赵王石勒起兵反抗西晋王朝,共队伍被誉为“王朝之魁”。后石勒立志称霸中原,他的部队在打仗获胜之后,为表达喜悦之情自发地持枪械手舞足蹈起来,这种舞蹈形式,流传到民间,逐步发展成为彩鞭形式,以表达赵王称霸中原之意。遂将这种舞蹈称之谓“霸王鞭”。

山西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朔州的踢鼓秧歌、沁水的圪栏棒,全部与梁山好汉有关,这牵扯到文学史上一件冤案,有专家曾证明梁山好汉发生地原本在山西,施耐庵老先生写《水游传》时,杜撰至山东了。另外还有原平风秧歌、沁水老花鼓、沁水鼓儿词、长治八音会、雁北耍孩儿等等,太多了,文字有限,又恐耽搁了各位看官的看灯,就不一一说了。

另外再啰嗦几句,古代讲究元宵这天——游春,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从家出来,特别是平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中之秀,结伴而行,驱病除灾。那些过年被各种相亲会追问烦了大龄男女生,不妨上街一则散病,二则寻寻艳遇。

也许,你的那一位真在“灯火阑珊处”等你呢

元宵节里那些山西非遗们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6日 上午9:54
下一篇 2024年1月26日 上午9:58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