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若人生多苦难,放下便是解药

柳宗元:若人生多苦难,放下便是解药

生而为人,各有所求。

有人追求位高权重,有人想要家财万贯,有人希望美人在侧,而柳宗元的追求则是:建功立业,振兴家族。

公元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这本应该是他辉煌人生的起点。

因为从这一天起,他终于有能力,帮助父亲一起复兴这个衰败许久的家族。

柳宗元出身名门,父亲这头是河东柳氏家族;母亲这头是范阳卢氏家族。

柳宗元从小聪明,堪称神童。

13岁时就代崔中丞写过一篇《贺平李怀光表》的发言稿,而获得圣上的赞誉。

24岁到秘书省任校书郎,28岁任职蓝田县尉,30岁当上监察御史里行之位。

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事业顺利,此时的柳宗元,觉得人生还有着无数种辉煌的可能。

然世事难料。

公元805年,唐顺宗上位。

33岁的柳宗元,升任尚书省礼部员外郎。

怀着“至大康于民,垂不灭之身”的志向,他跟着王叔文一派,搞了一场为国为民的“永贞革命”。

结果仅过了八个月,他们的靠山,唐顺宗就病危了。

反对派迅速反扑,唐顺宗被逼逊位,很快就成了皇陵里的一口棺椁。

一朝天子一朝臣。

改革夭折,革命派的核心人物也随之被清算。

柳宗元先是被贬到邵州去做刺史,途中又接到圣旨,再贬到永州去做司马,且重点强调:

“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光明的前景瞬间灰飞烟灭。

事业被毁,理想破灭,家族声望被连累,父亲也因病离世,一连串的悲剧,把他所有的追求都锤个稀碎。

人活一世,谁不期盼着生活能永远花常开,月常满。

奈何无论怎样苦心筹谋,你我都仍如孤海上漂浮的一叶扁舟,抵不住命运巨浪的冲刷拍打。

我们总是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上天却只给它愿意给的。

生活中,“求不得”和“不如意”才是人生真实的常态。

如人所云:

“人生是一场修行,但人生又是一场求不得的修行。”

求而不得,又无可奈何之时,若一直难以释然,那苦的只是自己,伤的也只有自己。

不如与苦乐握手言和,在“不得”中释怀放下,在遗憾中寻找出路。

柳宗元:若人生多苦难,放下便是解药

放下“看不透”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经历,不断看透”的过程。

柳宗元到了永州之后,就在不断经历着噩运的打击:

老母亲因缺医少药而去世,革命领导人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革命战友凌准病死贬所,不满十岁的女儿夭折,老友吕温病逝……

严酷的生活条件,亲友的相继离世,加之精神上的压力,导致柳宗元心情郁结,身体状况日益恶化,本是壮年却已未老先衰。

曾经那个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壮志少年,现在仿佛已日薄西山。

他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前路。

在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柳宗元跑去“独钓寒江雪”。

茫茫天地间,一叶舟,一蓑翁,孤独,却又凛然而淡定。

在“千万孤独”中,他看到了谷底中自己的愤郁和忧惧,看透了世俗的无常与残酷,也看清了内心的囚笼和难凉的热血。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鱼钩,放下追逐的名利,放下心中的愤懑,放下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豁然豁朗。

他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安于生活的平凡琐碎,接纳了所有的得失,在孤独中继续前行。

他把自己放逐于山水间,借万物之妙,抒胸中之情。

他在永州近郊的朝阳岩泛舟寻幽,在秋天和朋友们渡过潇水,穿过人迹罕至的密林,攀上西山,登高望远。

他把这些游历,多半写成散文,创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开创出了山水游记的新途径。

他还写《捕蛇者说》《田家》,揭示赋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他在《天对》《非》中,抨击天人感应学说;

在《封建论》中,提出制止藩镇割据的明确主张,提出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这些文章,通过四通八达的驿道,流传到全国各地,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不远千里来拜师求学。

永州没有百尺高楼,没有冠盖如云。

朝廷那帮新贵不会想到,曲径通幽处的一间寻常茅屋,会有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

进,能兼济天下,退,能独善其身。

远离朝堂的柳宗元,用深沉的思索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热血交付于文学诗作之中。

他积极思考,明心见性,在从高傲华贵跌落到绝望泥泞后, 依然能找回本心,救赎自己。

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

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

当我们放下得失计较、名利虚荣、成败纠结、聚散离合,才算是真正看透了世间万事万物;

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过好这一生。

柳宗元:若人生多苦难,放下便是解药

放下“不圆满”

在永州流放的10年,柳宗元静心写下300多篇诗文。

随着才华名声不断高涨,很多朋友开始想办法让他回长安。

公元815年,43岁的柳宗元终于接到还京的诏书。

当他走到长安附近的灞水时,他看见百花争艳,碧水春波,感到清新温暖。

想到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理想之门仿佛再次向他敞开,他激动又喜悦,随即脱口而出: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然而,灞桥边的野花还未凋零,他就因好友刘禹锡一首讽刺诗的牵连。

到长安还不满两个月,又被贬去更偏远荒瘠的柳州做刺史。

这次,他的心情要比10年前平静很多。

永州的苦难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已经磨练成饱经沧桑的智者。

被贬柳州之后,他兴办学校,解放奴隶,破除陋俗,挖井开荒,努力惠化造福一方百姓。

四年之后,柳宗元又被召回京,可是这次,他再也回不到他魂牵梦绕的长安了。

生活的凄苦,为官的操劳,早已让柳宗元须发斑白,宿疾日益严重,还未来得及上路,他便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公元819年,年仅47岁的柳宗元寂寞地病死在柳州。

柳宗元的一生,与圆满毫不沾边,他的人生没有翻盘,充满了悲剧色彩。

如果这是一部小说,也许柳宗元就已回到长安,逆风翻盘,成为权倾朝野的辅臣,河东柳氏也再次成为名门贵族。

最后一生美名,功成身退,终老于富贵安逸的长安。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生活终究不会那么圆满,生命总会留有残缺。

我们无法掌控人生的圆满,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人生的态度。

与其一味揪住遗憾不放,倒不如放下烦恼,顺其自然,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

解绑自己的内心,把当下过好,才是对生活最好的致敬!

“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放下心中的困扰,命运并不会永远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人生中的不圆满,必定会以另一种方式让人得以圆满。

就如柳宗元活着的时候,他大抵不太尽兴,但死后,柳州百姓为他建立罗池庙,直至今日香火不断。

他所作的诗文,千年春秋之后我们仍然在学习传颂。

一生都想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柳宗元,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生不圆满,未必是遗憾。

愿我们历经千帆归来,能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有太多的苦,全因求不得,看不透,放不下。

求不得的慢慢释然,看不透的交给时间,放不下的学会看开。

但,无论人生多么艰难,都如手中的掌纹,出路始终攥在自己手里。

若人生多苦难,放下便是解药。

(0)
上一篇 2024年1月30日 上午11:56
下一篇 2024年1月30日 上午11:59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犯您的权益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